当艾草的清香穿透五月的暑气,当五彩丝线缠绕在孩童腕间,端午便踩着粽叶青翠的节拍如约而至。这个流淌了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时令标记,成为镌刻在华夏文明基因里的文化密码。战国时期,诗人屈原纵身一跃,以生命的绝唱诠释了对家国的忠诚。人们划动龙舟驱散江中的鱼鳖,投下糯米粽子以免鱼虾侵害忠魂,这些习俗代代相传,将个体的精神气节升华为民族的集体记忆。时至今日,当龙舟竞渡的鼓点在江面响起,当青苇包裹的糯米粽摆上餐桌,我们咀嚼的不仅是食物的美味,更是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端午的仪式里藏着中国人的生存智慧。悬挂菖蒲、艾草,喷洒雄黄酒,这些看似古老的习俗实则暗含祛病防疫的深意。香囊里的藿香、佩兰,既装点了节日氛围,又守护着家人健康;系在手腕的五彩丝线,既是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也象征着驱邪避凶的民间信仰。 随着时代变迁,端午文化在传承中不断焕发新生。从传统的包粽子、赛龙舟,到现代创新的端午主题文创、民俗体验活动,这个古老节日正以更年轻的姿态拥抱世界。在全球化浪潮下,端午文化走出国门,成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生动载体。
当我们剥开粽叶,品尝的是历史的沉淀;当我们观看龙舟竞渡,感受的是民族的力量。端午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条纽带,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端午节,愿我们的生活如五谷丰登的饭团,家庭温暖如柔软的粽子。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愿你可甜可咸,“粽”有所爱,“粽”是好运,“粽”是成功!(李倩倩)
© 2013-2021 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太平煤矿 版权所有 地址:邹城市太平镇 邮政编码:273517 电话:0537-5462009
传真:0537-5462088 投稿信箱:tpmkxck@126.com 鲁ICP备14002857号 鲁公网安备370883020003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