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要闻 >

【管理创新成果系列报道】推行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具有鲁泰特色的设备管理体系

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太平煤矿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2-04-07


近年来,鲁泰控股集团在总结长期机电设备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推行了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即设备自入库、运行使用、维护维修、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管理,进一步夯实机电设备智能化管理基础,全面实现机电设备“安、稳、长、满、优”运行。通过三年来的推广,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全面落实到集团各级设备管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20年,集团公司《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荣获第三十四届山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和山东省煤炭行业协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设备资产管理平台,把设备资产名称、设备编码、类别、位置、型号、使用部门、设备状态等信息输入系统管理;建立企业设备资料库,可随时录入、调用设备信息。二是建立设备维修平台,设备岗位人员随时可以发起设备维修工单,维修人员根据工单提示,对维修部件、周期、标准、质量实施维修管理,从而记录设备的整个维修过程,达到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同时具备外委维修内容、价格、时间、验收报告等外委台账的记录,并与设备状态关联,合理降低了外委维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三是建立设备维护保养平台,设备使用单位制定设备维护保养工作标准、周期,系统按照预设的工作标准自动创建设备保养工作内容,形成保养计划并列表输出保养工单、预警提醒;保养工作完成后,在设备履历中记录保养的执行情况,从而保证设备的保养质量,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四是建立设备点检平台,设备使用单位根据自身设备特点,制定设备点检标准,系统根据事先设定好的周期、路线、项目等标准自动生成点检执行计划,定时派发到执行岗位,巡检人员手持点检仪配合“设备标志卡”,根据不同设备进行签到巡检或记录巡检,实时发现设备异常,巡检结果可及时或定时上传至管理系统,对于点检上传的数据可与标准限值比较,超出限值的设备将自动生成维修工单,并预警提醒。五是建立设备计划检修平台,使用单位提前制定设备的各种周期性、计划性检修标准,包括大中修的年度计划、月度计划等,系统根据检修计划自动预警提醒,并列表输出检修工单;检修工作完成后,在设备履历中记录检修的执行情况。六是建立统计分析平台,通过多种监测方式,迅速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及时形成各类报表,如:点检执行情况统计、保养执行情况统计、检修统计、设备寿命统计分析、设备情况查询(使用率、完好率、待修率、故障率)等各类统计报表;通过对设备的监控分析,及时调整对设备的维护方法,做到设备状态可追溯、故障可预测。

 

通过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实现了设备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数据更为及时准确完整,对设备进行合理编码,实现设备台账与实物一一对应,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了对不同生产现场的设备状态及分布进行跟踪,便于管理层在管理活动中的组织和控制,对设备使用、维护、配件管理、技术资料管理等业务进行全过程准确记录和跟踪控制,实现科学有序的管理;实现了设备资产台账动态管理,盘活各企业闲置资产,减少不必要的设备购置,提高设备利用率,并通过大量技术参数及历史数据的综合处理,为决策人员在购置和报废设备时提供分析依据,从而优化设备使用的整个过程;严控了设备外委维修,通过系统外委模块与分子公司外委流程充分融合,发起外委审批、送修、验收、投用、评价等实施标准化管理,从而保证外委质量,降低外委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了设备智能点检,利用手持点检仪,实现定人、定岗、定时的智能点检管理,彻底消除假检、漏检状态;利用手机APP随时掌握设备使用情况、设备预警状态,并可以通过管理系统对设备可靠性、经济性及管理成本进行科学的分析,作为今后设备选型的参考依据;通过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的实施,合理降低了维修保养成本和其它各种损耗,从而降低整体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深入实践,鲁泰控股集团已建立起上下统一、通畅协调的机电设备管理体系,设备管控能力大幅提升。自2019年以来,机电事故率下降29.9%,机电设备维修费下降19.8%,提高了设备运行可靠性,降低了设备故障率,使设备运行稳定可靠,实现了“安、稳、长、满、优”的生产状态。

 


© 2013-2021 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太平煤矿 版权所有  地址:邹城市太平镇  邮政编码:273517   电话:0537-5462009

传真:0537-5462088  投稿信箱:tpmkxck@126.com   鲁ICP备14002857号  鲁公网安备37088302000324号